|
2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及余秋里、张廷发、郝建秀、王兆国等中央领导在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林若的陪同下来梅县市视察。 2月23日,梅县市选举委员会成立。3月6日开始在全市进行第五次普选,5月2日结束,参加选举的有45.30万余人,参选率97.4%,选出乡(镇)人民代表13869人。 春,旅港嘉属商会会长曾宪梓牵头捐资建造的梅县足球场B级看台动工兴建,1985年建成。1986年1月1日举行剪彩及首届“宪梓杯”足球邀请赛。 6月26日-7月3日,政协梅县市第六届第一次会议在梅城召开。出席委员177人。选举产生本届政协常委会,常委由45人组成,陈冰任主席。 6月27日-7月2日,梅县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梅城召开,出席代表454人,选举产生本届人大常委会,由委员17人组成,曾启珍任主任。选举杨漾光任梅县市市长。 7月,全县开展整党,首先在市直机关进行,然后由区到乡村分批进行,至1986年底结束,参加整党的党员共有2.77万人。 8月,全县储蓄存款达1.0235亿元,为梅县地区第一个储蓄存款超亿元县。 9月22-26日,中共梅县市第五次代表大会在梅城召开,出席会议代表398人。选举产生梅县市第五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罗汉明任市委书记。 9月,梅县市强民中学在梅县体育馆创办,是梅县地区第一间体育职业学校。 10月,机关企事业单位实行合同制用工制度,开始招聘合同制干部、职工。 10月27日,市人民政府发出通知,试行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统筹离、退休基金办法。 12月16日,梅县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立,编委主任杨漾光。下设办公室。 冬,梅县市工业普查领导小组成立,开始进行第二次工业普查,1986年12月结束。 是年,5名伤残人运动员,代表梅县地区参加广东省伤残人运动会,获9枚金牌,2人被选入省队参加全国伤残人运动会,1人获跳高第一名。 是年,梅县电机厂生产的CDI、MDI型电动葫芦,首次在美国纽约博览会展出。 是年,梅县市研制污水净化器成功并获机械工业部1984年科技成果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