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日 □市府办发出《关于切实做好严格控制农民工返乡工作的紧急通知》,对要求返乡的农民工坚决予以劝阻;动员农村劳动者不要盲目外出务工;有外出务工返乡的户主,要向村、镇、县逐渐报告;暂停举办所有劳务招聘集市活动。 6日 □全国、全省农村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梅州市召开会议,贯彻全国、全省的会议精神。8日 市委副书记、市长何正拔,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曾超麟到梅州卷烟厂调研。何正拔强调,该厂要在过去5年企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基础上再接再厉,充分发挥品牌效应,继续调整好产品结构,把卷烟生产培育成为梅州工业的支柱产业之一,至2005年形成30万大箱的生产能力,开辟30万大箱产品市场,争取实现年销售收入30亿元,税收15亿元的目标,为实现“四个梅州”战略作出新贡献。 9日 □中共梅州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研究部署当前工作。市委书记刘日知主持会议并讲话,要求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做到严防非典不放松,集中力量抓发展,实现防治非典和经济发展两不误。 □市政协召开三届二十三次常委会。会议决定市政协四届一次会议于26日召开。 □市三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30次会议,依法确认423名市四届人大代表资格有效;决定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于28日召开。 10日 □梅城三角地一建筑工地20名民工中午进食后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中毒症状,市委书记刘日知,市委副书记、市长何正拔,副市长郑少伟指示市人民医院尽力抢救中毒民工,要求市疾控中心和市卫生监所尽快查明中毒原因。初步查明,为化学性食物中毒。 14日 □中共梅州市委召开三届第八次全体会议。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梅州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于20日在梅城召开。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三届市委向市四次党代会的报告,审议并通过了市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市委书记刘日知主持会议并讲话。 中共梅州市委召开民主协商会,征求党外人士对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稿及市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候选人组成情况的意见。 15日 □至16日,副省长游宁丰在市委书记刘日知,市委副书记、市长何正拔等陪同下,先后到即将兴建的梅州至河源高速公路兴宁洋里路段,梅揭高速公路扶大—程江段施工工地,省道梅埔线改造明山段隧道工地,西阳—大龙华公路改造工地,梅城秀兰大桥建设工地等进行调研。 □至17日,因受低槽气候影响,梅州市骤降暴雨,造成严重灾害。全市124个镇75.6万群众受灾,其中受洪水围困3万人,15人死亡,受淹民房店铺4000多间,倒塌房屋2440间,受淹农田1万多亩,其中经济作物3000多亩,农作物受灾2.637万公顷,损坏输变电线路151.01公里,通讯线路61.04公里,毁坏公路路面29.38公里,公路桥梁16座。206国道梅江区城北扎田段,山体滑坡,交通中断58小时,损坏堤防289处18.59公里,堤防决口236处8.8公里,损坏灌溉设施741处,电站受浸45座。直接经济损失4.3亿元,其中水利设施0.614亿元。平远、蕉岭、梅县灾情尤重。市委书记刘日知,市委副书记、市长何正拔等市领导赴灾区第一线指挥抗灾、救灾复产及重建家园工作,妥善安置灾民生活。 17日 □至18日,省抗灾救灾工作组在市委副书记、市长何正拔,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古小平,市政府秘书长邓建华等陪同下,深入受灾严重的平远县坝头镇富远公司基建工地,被冲毁12米的河段和受灾严重的八尺镇,被冲毁的206国道八尺段和梅州城区被冲毁的老渡江津桥、城北干才路段被冲毁的桥梁等现场调研、指导抗灾救灾工作。 18日 □至19日,副省长李容根率省政府副秘书长周炳南、省民政厅、省水利厅等领导到梅州市受灾严重的梅江区、梅县和平远县受灾现场调研灾情,慰问受灾群众和奋战在抗灾一线的干部群众,指导救灾复产工作。 19日 □省委决定,李嘉任梅州市委副书记。 梅县扶大至五华大坝公路开工。起点为梅县扶大205国道,经梅县南口、荷泗,兴宁新圩,终点为五华大坝,全长62.561公里。该公路按山岭丘二级公路标准规划建设,路基宽8.5米,路面宽7米,概算总投资11268万元,2004年底建成。 19日 □广州市救灾慰问团一行30人先后到梅州市梅江区城北206国道扎田段、梅县南口无公害蔬菜基地了解灾情。广州市委、市政府向梅州市委、市政府捐赠救灾资金100万元,广州市医药集团向梅州市捐赠50万元救灾物品,黄埔区、天河区、白云区、番禺区、开发区分别向丰顺县、平远县、大埔县、五华县、兴宁市捐赠20万元。市委书记刘日知出席捐赠仪式。 □深圳市委、市政府对梅州近日遭受特大暴雨袭击,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发来慰问电,并捐助救灾款(物)价值100万元,23日,在市委迎宾馆举行捐赠仪式。市委副书记、市长何正拔代表市委、市政府接受了捐赠。 20日 □至22日,召开中国共产党梅州市第四次代表大会。市委书记刘日知代表中共梅州市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实施“四个梅州”战略,为全面脱贫奔康而奋斗》的报告,强调今后五年是全市实施“四个梅州”战略,全面脱贫奔康的关键时期,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审时度势,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理清思路,找准定位,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实现全面脱贫奔康。大会选出市委委员40人,候补委员8人,纪委委员23人;通过了关于三届市委报告和市纪委工作报告的决议。大会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全力实施“四个梅州”发展战略,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为实现全面脱贫奔康而努力奋斗! 23日 □召开中国共产党梅州市第四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出席会议的市委委员39人、市委候补委员8人。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列席了会议。刘日知主持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选举刘日知为市委书记;何正拔、温华光、李嘉、古小平为市委副书记;刘日知、何正拔、温华光、李嘉、古小平、蔡小驹、李德忠、田家才、黄开龙、陈小山、林碧红(女)为市委常务委员会委员。选举温华光为市纪委书记;何梅林、张根生、曾小华为市纪委副书记;温华光、何梅林、张根生、曾小华、李学超、潘艳梅(女)、沈敦辉、邱开新为市纪委常务委员会委员。 26日 □梅州市海外联谊会召开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聘请市领导刘日知、何正拔、魏潘尧、温华光、李嘉、古小平、陈卫平为名誉会长,选举市委统战部长曾百友为会长。 27日 □至31日,召开政协梅州市四届一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刘广新受政协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托所作的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会议选举魏潘尧为政协梅州市第四届委员会主席,刘广新、张沛和、陈良海、杨兰馥、曾百友、李再先、邹浩元、陈丽霞为副主席,廖运生为秘书长。会议号召,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全体政协委员和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各族代表人士,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在中共梅州市委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和衰共济,与时俱进,扎实工作,为梅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28日 □至6月1日,召开梅州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何正拔代表三届政府向大会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通过了关于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3年预算的决议;关于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选举刘日知为市第四届人大常委会主任,曾超麟、李柏华、林佛全、谢荣章、古银增、雷近芳(女)为副主任,秘书长为古银增(兼);选举何正拔为梅州市人民政府市长,蔡小驹、张荣林、郑少伟、陈卫平(女)、邓建华、李金元为副市长;选举钟勇生为梅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陈林荣为梅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会议号召,全市人民要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共梅州市委的领导下,同心同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是月 □梅州生产力促进中心接受“北京中大华运认证中心”的现场审核,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成为梅州市科技情报管理系统第一个通过质量管理审核认证的单位 □梅州市荣誉市民、旅港乡贤曾镜明先生捐资120万元兴建五华横陂马汕(镜明)小学“曾镜明宿舍楼”。该楼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楼高5层,20多套教工宿舍。 |